目前,36次南极科考长城站的话题当下热度很高,同样对于36次南极科考长城站越冬站长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不妨同康晓百科聊一聊这个有关话题。
导读目录:
- 2021年11月23日 中国第几次南极科考队?
- 中国在南极有几个科考站常年有人照料的有几个站?
- 中国第几个登上南极?
- 中国两极科考站介绍?
- 南极科考站建立时间先后顺序?
- 长城站和中山站能作为常年科考站的原因是?
-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
- 南极4个科考站位置?
2021年11月23日 中国第几次南极科考队?
11月23日电 中国自然资源部消息,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二批101名队员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启程,开始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第三次参与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据介绍,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大气成分、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监测任务,并对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进行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
中国在南极有几个科考站常年有人照料的有几个站?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之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长城湾,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该科考站于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谷歌卫星地图(69°22'24.76"S, 76°22'14.28"E)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2016年1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乘“雪龙号”抵达中山站。中国中山站,1989年建站,老队员经历过睡集装箱,住简易房,经过20多年改造,中山站已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室内全年26℃,还有独家冰景房。
3.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更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
4.泰山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5.罗斯海新站
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中国第几个登上南极?
中国人是第十八个登上南极的国家,之一次到南极是1985年2月15日。
在遥远的南极洲,中国人张逢铿同样克服自然界极限,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之一人。
9月10日,张逢铿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病逝,享年97岁。
9月21日深夜,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张逢铿的侄子张俊杰与妻子一夜未眠。
张俊杰回忆,近几个月,一直与伯父邮件往来,刚刚办理完赴美看望伯父的签证:“23年未见,最终也不能相见了。”
1958年11月17日清晨,一架从新西兰飞来的飞机,平安降落在南极罗斯湾冰岸。
36岁的张逢铿走下舷梯,踏上了南极洲。由此,在中国人进军南极的史册上,永远留下了张逢铿的名字——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之一人。
为了这一天,张逢铿进行了长久的准备和磨炼,而之后15个月的南极生活,是他永远难忘的人生经历。
中国两极科考站介绍?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之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
昆仑站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更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泰山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
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南极科考站建立时间先后顺序?
世界各国南极科考站一览
俄罗斯(8个):
米尔尼站(常年站、澳洲南极洲领地、1956年)
东方站(位于寒级科考站、常年站、伊丽莎白公主地、1957年)
新拉扎列夫站(常年站、施尔马赫绿洲、1961年)
青年站(与白罗斯共建、常年站、恩德比地、1963年)
列宁格勒站(常年站、维多利亚地、1971年)
别林斯高晋站(常年站、维多利亚地、1971年)
俄罗斯站(常年站、玛丽伯德地、1981年)
进度站(夏季站、拉斯曼丘陵、1988年)
阿根廷(7个):
奥尔卡达斯站(建立最早的科考站、常年站、劳里岛、1904年)
圣马丁站(常年站、巴里岛、1951年)
布朗海军上将站(夏季站、南极半岛、1950年)
卡里尼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53年)
马兰比奥海军准将站(常年站、西摩岛、1969年)
埃斯佩兰萨站(常年站、霍普湾、1975年)
贝尔格拉诺二号站(常年站、科茨地、1979年)
美国(6个):
阿蒙森-斯科特站(位于极点科考站、常年站、南极点、1957年)
帕尔默站(常年站、昂韦尔岛、1968年)
塞普尔站(常年站、埃尔斯沃斯地、1973年)
麦克默多站(规模更大的南极科考站、常年站、罗德岛、1956年)
伯德站(夏季站、玛丽伯德地、1957年)
西南极冰盖分区站(夏季站、西南极冰盖、2005年)
智利(5个):
阿土洛普拉特舰长站(常年站、格林尼治岛、1947年)
贝纳尔多·奥伊金斯将军站(常年站、南极半岛、1948年)
冈萨雷斯·维德拉站(夏季站、帕拉戴斯港、1951年)
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69年)
胡里奥·埃斯库德洛教授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94年)
中国(5个):
长城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5年)
中山站(常年站、拉斯曼丘陵、1989年)
昆仑站(夏季站、冰穹A、2009年)
泰山站(夏季站、伊丽莎白公主地、2014年)
罗斯海新站(恩克斯堡岛、2018年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3]
德国(4个):
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站(被诺伊迈尔2号站取代、毛德皇后地、1981年)
诺伊迈尔2号站(被诺伊迈尔3号站取代、阿特卡冰港、1992年)
科嫩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2001年)
诺伊迈尔3号站(常年站、阿特卡冰港、2009年)
日本(4个):
昭和站(常年站、东翁古尔岛、1957年)
瑞穗站(已关闭、瑞穗高原、1970年)
飞鸟站(无人值守观测地、毛德皇后地、1985年)
富士冰穹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1995年)
英国(3个):
西格尼站(夏季站、西格尼岛、1947年)
哈雷站(常年站、布伦特冰架、1956年)
罗瑟拉站(常年站、阿德莱德岛、1975年)
印度(3个):
达克辛-甘戈特里站(被迈特尼站取代、毛德皇后地、1984年)
迈特尼站(常年站、施尔马赫绿洲、1989年)
巴拉提站(常年站、拉斯曼丘陵、2012年)
澳大利亚(3个):
莫森站(常年站、麦克罗伯特森地、1954年)
戴维斯站(常年站、伊丽莎白公主地、1957年)
凯西站(常年站、文森湾、1957年)
法国(2个):
迪蒙·迪维尔站(常年站、阿黛丽地、1956年)
康宏站(与意大利合建、常年站、冰穹C、2005年)
意大利(2个):
马里奥·祖切利站(夏季站、塔拉诺瓦湾、1986年)
康宏站(与法国合建、常年站、冰穹C、2005年)
韩国(2个):
世宗王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8年)
张保皋站(常年站、特拉诺瓦湾、2014年)
西班牙(2个):
胡安·卡洛斯一世站(夏季站、利文斯顿岛、1988年)
加布里埃尔·卡斯蒂利亚站(夏季站、迪赛普迅岛、1989年)
挪威(2个):
特诺尔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1990年)
托尔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93年)
乌拉圭(2个):
阿蒂加斯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4年)
鲁佩尔托·艾丽切尼贝尔蒂站(夏季站、南极半岛、1997年)
瑞典(2个):
斯维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88年)
瓦萨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89年)
白俄罗斯(1个):
青年站(与俄罗斯共建、常年站、恩德比地、1963年)
南非(1个):
萨那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1997年)
捷克(1个):
门德尔站 (夏季站、詹姆斯罗斯岛、2006年)
巴基斯坦(1个):
真纳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91年)
比利时(1个):
伊丽莎白公主站(世界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极地考察站、常年站、毛德皇后地、2009年)
波兰(1个):
亨里克·阿克托夫斯基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77年)
罗马尼亚(1个):
劳·拉克维泽站(常年站、拉斯曼丘陵、1986年)
保加利亚(1个):
圣克莱门特·奥赫里德站(常年站、利文斯顿岛、1988年)
芬兰(1个):
奥布站(夏季站、毛德皇后地、1988年)
乌克兰(1个):
沃拉德斯基站(常年站、加林德斯岛、1996年)
巴西(1个):
菲拉斯少校南极站(常年站、乔治王岛、1984年)
秘鲁(1个):
马丘比丘站(夏季站、乔治王岛、1989年)
厄瓜多尔(1个):
马尔多纳多站(夏季站、格林尼治岛、1990年)
新西兰(1个):
斯科特站(常年站、罗斯岛、1957年)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1个):
世界公园站(不属于任何 *** 国家科考站、常年站、阿德里地、1984年)
备注:
2017年,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开始,此次有一项便是为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做准备工作,经过综合考虑,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在罗斯海特拉挪湾的难言岛,预计2022年建成,名称尚未确定。
长城站和中山站能作为常年科考站的原因是?
中国的之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
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其地理座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离北京距离1750949千米。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全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长城站自建站以来,经过三、五、十三次队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座主体房屋,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如固体潮观测室、地震观测室、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卫星多普勒观测室、地磁探测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车库、工具库、木工间,冷藏室和蔬菜库等。
中山站
中山站建干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南纬69度22分24秒,东径76度22分4O秒),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距北京12553.16O千米。中山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OO平方米各种运输工具19台,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备的科学实验室,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中山站每年可接纳越冬人员25名,度夏人员6O名。
南极大陆是人类还未开发的宝地,中国不去研究、科考,以后在南极的开发上就会失去发言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
1984年11月20日上午9点,一支由科学家、军人、记者、建筑工人、船员等591人组成的南极科考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奔赴南极。
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设中国之一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长城站。面对未知的重重困难,出发时,队员们都签下了“生死状”。甚至在队员们携带的上千吨物资中,还有200多条准备装尸体的袋子。
南极4个科考站位置?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中山站位于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上。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69°22'24"S, 76°22'40"E)。
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更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以上,就是36次南极科考长城站,36次南极科考长城站越冬站长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康晓百科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