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姜高温烧苗的补救方法的话题当下热度很高,同样对于大姜烧苗的补救措施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不妨同康晓百科聊一聊这个有关话题。
导读目录:
大姜顶叶发黄是怎么回事?
进入 7 月,气温不断升高,唐秦地区大姜产区已陆续完成了揭棚撤膜工作。揭棚后,很多姜农发现地里出现各种黄叶、黄苗、干尖甚至倒伏的现象。各种黄叶来袭,姜农们心急如焚。大家该咋办呢?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今年大姜出现多种黄叶的症状,发生原因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揭棚后黄叶集中发生,笔者总结了今年不同黄叶的症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 从下部叶片向上逐渐黄叶或干变尖
1 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①今年前期连续倒春寒,有效积温不足,导致揭棚时,大姜三芽太小,未达揭棚高度(一般三芽长至大芽一半的高度揭膜为宜),在芽下地表处无法形成湿润的小气候,揭棚后,干热风很快把地表吹干,导致作物茎基部出现伤口,茎基腐病菌容易通过伤口侵染发病。②底肥有机肥未完全腐熟,导致有机肥烧根或烧苗,并引发各种土传病害。③底肥或追肥施用化肥过多,导致根系附近肥料浓度过高,造成根系细胞失水。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全田普遍发生,严重地块挖出姜块,表皮可见严重的“麻脸状”灼烧现象,这些“灼伤”给白绢病提供了良好的侵染条件,加之今年气候冷热多变,该病害发生较早。
2 应对措施。有条件的农户,可提前架设遮阳网,避免夏季高温造成植株损伤。另外,大姜是喜阴作物,遮阳网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每亩冲施螯合态氨基酸阿速勃根 1 L + 亮盾 100 ml + 阿米西达 100 ml,配合叶面喷施阿速勃叶 600 倍或益施帮 600 倍液,促根壮苗,增加植株抗逆能力,预防茎基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生。
2 从顶部叶片开始发黄甚至白化
2.1 这种现象是大姜缺铁的症状。但出现这种症状有两种情况。之一种:沙薄地,土壤缺铁或土壤漏肥,铁元素无法固定在根系周围,造成植株缺铁;第二种:地势低洼,易积水,形成沤根,造成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引起缺铁症状。
2.2 应对措施。如土壤缺铁造成,可在放土前,每亩追施 10 kg *** 亚铁,配合喷施螯合态叶面肥康朴铁750 倍液。如沤根造成,首先要排出积水,之后相同方法,补充铁元素,植株即可缓解症状。
3 茎秆折断顶端叶片枯死
3.1 这种现象是姜螟为害造成的,在折断处拨开茎秆,即可发现姜螟幼虫蛀茎为害生姜。
3.2 建议生姜产区放置姜螟诱捕器进行虫情测报,在成虫高峰期,提前喷施 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 3 000 倍液,可有效预防姜螟,降低产量损失。
生姜出苗后多久能培土?
生姜的次培土:
在生姜的根茎有3~5个分杈,但未露出地表时开始,培土约2厘米厚。这时只需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将生姜种植沟两侧4~5厘米宽的垄土(一般垄宽25~30厘米)沿垄边划下到种植沟内,浇水即可。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可利于姜的根茎膨大。
次培土切不可过厚,否则容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造成生姜新芽生长受阻,根茎分杈减少、生长缓慢,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生姜种植怎么培土,生姜培土时间及方法
生姜的第二次培土:
此次培土应在次培土20天后进行,培土厚度2~3厘米。此时,可将生姜种植沟两侧的垄土,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平入姜种植沟内即可。此次培土也不可过厚,否则容易造成生姜的根茎生长困难,影响产量。
生姜的第三次培土:
此次培土又称“大培”,在第二次培土后15天进行,厚度以7~8厘米为宜。这时需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内,使原来生姜生长的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这一次培土非常重要,是决定生姜的根茎生长发育的关键。若培土浅,则和姜块短、粗;若培土厚,则生姜块细长。以后,若发现有生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生姜的根茎正常生长。
生姜培土要点:
在每次培土都要结合施肥、浇水,应先施肥再培土后浇水。次及第二次培土前,可每亩施入5公斤复合肥和40公斤生物有机肥,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处条施,不可将复合肥施于植株基部,以免造成烧苗,施后培土、浇水。一次培土应加大施肥量,这时正是姜的根茎生长发育快的时期,需肥量大,可每亩施入50公斤复合肥及75公斤生物有机肥。
6米大棚姜多少度放风?
生姜出苗前,密闭大棚及不揭地膜,以便保温。夜间大棚可以加盖草帘。当生姜出苗后,应揭去地膜,除去稻草等物品。白天温度保持在22~28℃,勿高于30℃;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勿低于13℃,当大棚内温度高于35℃,应及时通风降温,以防烧苗。生姜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照射,在气温高阳光强烈时,可撤去棚膜换上遮阳网,也可以用棚膜作遮荫物,但要打开顶部与基部棚膜进行通风,尤其是中午,以防高温强光灼伤幼苗叶片
以上,就是大姜高温烧苗的补救方法,大姜烧苗的补救措施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康晓百科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