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圣母全名叫什么的话题当下热度很高,同样对于圣母的全名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不妨同康晓百科聊一聊这个有关话题。
导读目录:
天仙圣母是哪位神仙?
天仙聖母
碧霞元君宝诰
至心皈命礼
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镇天仙之号,策显碧霞之封。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巡声赴感,护国安民。大圣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弘德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道教著名的女神,全称 “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圣母”、“泰山老奶奶”等,华北一带则称为“泰山娘娘”。
道经记载,碧霞元君是上古时代之女神,乃“西天斗母精运元气发现,金莲化生吾身。归隐岱岳,修炼年久,意如初兴,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自宋代立祠祭祀后,元君信仰兴盛起来。明清两朝,上自帝王皇室,下到村氓民夫,无不崇祀元君。供奉碧霞元君的泰山行宫,一时遍及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座之多。光在京师,娘娘庙就有“三山五顶”之说。清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记载,“通古今天下神祗,首东岳。而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阶下。” 由此可见,碧霞元君香火之极盛,民间百姓对碧霞元君信仰崇拜之至。
农历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圣诞,但自宋代元君信仰兴盛以后,朝廷开始遣臣据庙以祭,垄断此日,百姓朝拜只得另择日期。自晚清开始,泰山周边信众开始在三月十五换袍日这一天登上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并逐渐形成规模,约定俗成下来,成为民间认可的碧霞元君生日。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就成为了泰山最为鼎盛的朝拜进香节日。
妈祖和嫘祖区别?
妈祖和嫘祖她们的时代和事迹都不一样
嫘祖是中国史前社会传说中的人物之一,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一说玄嚣生母为方雷氏女节)。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妈祖则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太原白龙庙来历?
白龙庙街,东起红沟路,西至建设北路,长595米,宽4.8米,是穿越铁路的一条重要出行通道。派生街道有白龙庙南巷、白龙庙北巷、白龙庙西巷。
太原城紧邻东山,常年受山洪困扰。以前的五龙口街,前面是一片洼地,天长地久形成一潭积水,与东山的五条沟——殷家沟、郝家沟、大枣沟、小枣沟、耙儿沟相通。每逢下雨天,五条沟的雨水就犹如脱缰的野马,倾泻而下,向洼地水潭流灌。水潭积蓄的水量毕竟有限,一旦越过水潭,雨水便向太原城奔涌而去,屡屡酿成大祸。
为避免洪水之灾,明朝年间,太原人在五龙口旁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 “白龙庙”,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民安康。当时,白龙庙附近一片荒凉,直到民国初年,一些逃难的外乡人来到太原城,开始在白龙庙附近定居,这里才逐渐积聚起来人气,有了最初的街道。而这条街,也因距离庙宇很近,取名为“白龙庙街”。
改革开放后,随着太原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白龙庙街周围的建设也逐步向外扩建,目前,它所辐射的地段南有白龙花园小区;西邻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建设北路的建设厅。
白龙庙街已成为太原东山脚下重要的出行通道。
守着太原的东大门
白龙庙街不长,几分钟就能逛完。然而,短短的一段路程,却给人曲径通幽的婉转之感。
从五龙口街口出发,沿着建设北路东侧一路北上,行至距离大东关街约50米处,就是白龙庙街的街口。从街口向里望去,街道向南弯去,目光可及之处,仅有几十米远。若是初来白龙庙街的人,稍不注意,走出了这条街也许都不知道。
白龙庙街口有几家零星的店铺,有卖烧烤的,有做铝合金门窗的,还有开棋牌馆的,“业态”颇为丰富。沿着街道入内,一路向东,路面向南拐了一个约30度的弯儿后,街道便越行越窄。行至200米处,一条长约10米的铁路涵洞一下子把路面收紧。涵洞很窄,不足3米宽,仅够一辆汽车通行。旁边只要有一辆自行车并排同行,开车的司机师傅就得格外小心。
这里本是一条由东向西的单行线,但对于白龙庙街东面的居民来说,除非绕行大东关街和五龙口街,否则,出入的通道只有这一条。为了方便,大家通常把这条街当作双行街道。每每行至涵洞口处,司机师傅们就不得不减慢车速仔细观察一下路况。如果迎面有来车,大家就互相谦让,一个停下,一个向前。会车的时候,彼此也不会忘了鸣笛致谢。
过了涵洞,继续向前。走几十米远的狭窄路面,再绕过一个类似涵洞的路口,路面便逐渐开阔,两边的建筑也不再零乱,一侧是正在建设的高层住宅,一侧是太原铁路宿舍区。路边有一个废弃的小型炮楼,伫立在民房中间,分外显眼。
炮楼上的枪眼儿清晰可辨,透过机枪孔望进去,里面的渣土足有1米多高。
一位白龙庙街上的老居民说:“白龙庙街连着东山和太原城,守着太原的东大门。这个炮楼就是东门口的一道重要防线。听老人们讲,炮楼是解放前日本人建的,抗日战争时,为了攻破这炮楼,不知道死了多少中国将士。如今,像这样的炮楼在太原已经找不到几个了。”
往前走到红沟路,眼前便豁然开朗,地势开阔,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人们川流不息,宛若一个小集市。清晨,太阳还没有露头,蔬菜摊、瓜果店、早点屋已经开张营业。锻炼完身体的大爷大妈除了买好油条、老豆腐等早点,还要采购齐备一天的家用。晚上是白龙庙街最热闹的时候,街前的广场上,大大小小的烧烤摊个个都拉开了阵势。生意火爆的重庆火锅店,一晚上能接待三十多桌客人。就连卖夹蛋饼的小摊前,都经常排着长龙,“害”得摊主夫妇俩手忙脚乱。
广场前的小型晚会,则积聚着更多的人。台上,更流行的歌曲,最通俗的舞步,一个麦克风,一套音响,便能把歌唱者的欢乐随风传到很远的地方。
台下的观众也不少,大多是背井离乡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长年租住在白龙庙街附近的民房里,这种晚会无疑带给他们不少愉悦,观看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
白龙庙街虽小,在太原的知名度却很高。因为这里聚集了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等几所大中专院校,和白龙花园、白龙庙小区等几个大型小区。如果乘坐出租车,只需要告诉司机师傅一声“白龙庙”,他就会准确地开过来。
平凡百姓住平凡街 踏实
“我踩你的炮!”“我抽你的车!”9月4日下午,白龙庙小区里,两位鹤发老人厮杀正酣。周围,几位小区居民一边观战,一边聊天。
两位老人一位姓任,一位姓裴,一位82岁,一位78岁,都是白龙庙街的老居民。说起白龙庙街的历史,他们停下了手中的厮杀,争先恐后打开了话匣子。“1949年,我从老家武乡来太原时,太原城还只是由迎泽大街、五一路、北大街、解放路围起来的一块地方。白龙庙街在城外,荒凉一片。1954年,我从太原市一所公安学校调到大东关派出所上班,如果晚上12点以后回家,走在白龙庙街附近都觉得有点害怕。”任大爷说,“那时,白龙庙这座庙宇已经不在了。只是听老人们说,庙里曾经供奉着龙王。偶尔有老百姓进去烧香磕头,祈求老天爷不要发洪水。”
裴大爷接过话头说:“解放前后,白龙庙街这一片,才开始有了人气。一人多高的蒿草里,零零星星地住着三四户人家。这些人,也不是太原当地人,是战争年代从河南、河北逃难过来的穷苦人。他们在山坡上挖几孔土窑洞,勉强遮风挡雨。他们其实是白龙庙街最早的住户。”
解放后,陆陆续续有人家开始入住白龙庙街,裴大爷的家也搬到了这一片。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家房前有一个很大的寺院,名叫寄骨寺。老人伸手一指:“寄骨寺就在白龙庙小区13号楼的后面。寺里住着两个老和尚。庙宇后院里还有好多土窑洞,里面停放的都是客死太原的外地人的尸骨。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寄骨寺就被拆了。”
到了改革开放前,白龙庙附近的建设已颇具规模。当年的蒿草地已被踏平,一条条小路被踩了出来。人们在这里盖房子,建家园,白龙庙街粗具规模。改革开放后,白龙庙街更加繁荣,道路顺畅,小区密集,店铺林立。
到了2000年,太原市 *** 重新规划,将以前的旧平房拆掉,盖起了白龙庙小区。裴大爷和任大爷作为拆迁户,也住进了崭新亮堂的新楼房。“白天下下棋,和老哥们儿一起聊聊天,下午接孙子回家,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平平淡淡地。”两位老人说:“大半辈子都走在这条街上,习惯了这条街的一切。这儿虽然没有别的街道那么热闹、繁华,但咱是平凡的老百姓,这条平凡的街道上生活,心里舒坦!”
干脏累活赚干净钱 舒坦
因为平凡,白龙庙街的胸怀也变得无比包容。从最初的土窑洞,到现在的砖瓦房,数十年来,白龙庙街守在太原的东门口,接纳了一批又一批来太原落脚、生根的外乡人,尤其是那些在太原拾荒、收破烂讨生活的人群。
每天清晨,他们从租住的小屋里出发,推着绿色的废旧物品回收车,穿过白龙庙街上的铁路涵洞,走向太原的大街小巷;傍晚,他们卖掉一天的拾荒所获,拖着疲惫的步伐,从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返回白龙庙街,等待太阳升起,等待新的一天。
66岁的李才有就是这些拾荒者中的一员。9月7日一早,他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没有走远,蹲在白龙花园的大门口,等待上门的“生意”。一会儿,一个年轻女子过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矿泉水瓶。李才有把空瓶子往地上一倒,“一毛五、三毛、四毛五、六毛……”好一顿数,“一共两块五毛钱。”“这么少,算了。”女子没要钱,转身走了。李才有连声道谢:“今天又遇见好人了。”
不顺当的时候也不少,被小区保安、社区居委会驱逐也是常有的事儿。“可捡破烂儿总比呆在河南老家好。”李有才说。
7年前,李才有的老伴儿得了脑瘤不幸去世。锁上空落落的家,他跟着老乡从河南上蔡县来到太原讨生活。他的目的很简单:“在家里,我得自己做饭。来了太原,我一个人走哪儿算哪儿,能捡什么捡什么。一天挣个二三十块钱,够我一天的饭钱,还能再剩下点儿。”可李才有毕竟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的腿脚,“我一般在东山附近转悠,最远也只去过胜利街和南内环街。”
与李才有的想法不同,张来福的“破烂儿”生涯有着更多创业的意味。
十几年前,张来福也像李才有一样,从河南来到太原谋生。那会儿,他每天推着小平车,带着老婆孩子,满大街转悠。如今,他在白龙庙街上已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废品收购店,成功实现了从捡破烂到收破烂的角色转变。
在他的店里,一边堆了半屋高的废纸,一边放着20多袋啤酒瓶和玻璃瓶。一进门,是一个大秤。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招财进宝图,还挂着一幅捡来的字画。来来往往的街坊,看见张来福,就和他打个招呼。“其实,我已经算是个太原人了。4个孩子都在太原读书,一个读高二,一个读初三,还有两个读小学。我没文化,干了这脏活儿,但我赚来的钱是干净的,再苦再累,我得把孩子们培养成才。”正说着,门口来了3个人,带了来70多个矿泉水瓶,20多个啤酒瓶,还有2斤多废纸。
道教里九位娘娘都有谁,她的仙名?
9.太阴娘娘
民间大多都认为嫦娥仙子就是太阴星君,其实并不是,太阴星君是道教神话中的月神,俗称太阴娘娘。
?8.注生娘娘
这位娘娘在民间的信仰度非常高,因为她是赐子送娃的女神,古代女子若是求子,都会供奉注生娘娘,请求赐子于她。
?7.寿仙娘娘
“麻姑献寿”的典故想必大家都听过,据《神仙传》记载,麻姑原本是修道有成的散仙,后来应另一位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被后人视为高寿的象征,又将其称为“寿仙娘娘”
6.后土娘娘
后土源自于上古母系社会对土地与女性的崇拜,后来才把它神格化,被道教神话吸收后,成为了与玉帝并列的“六御”之一,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俗称“后土娘娘”,在神话里她与掌管天空的昊天上帝相对,是主宰大地山川的的至高女神。
5.九天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的原形取自于上古神话里传授黄帝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战争女仙,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在民俗信仰中地位并不显赫,不过九天玄女经常出现于后世各类神话、玄幻题材的小说里,前几年有部热播网剧也让九天玄女再次大火了一把。
4.华岳三娘娘
三圣母出名固然是因为《宝莲灯》的故事,但在道家神话里确实有这么一位神祇,她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镇守华山,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有难皆有求必应,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
3.泰山娘娘
泰山上的神祇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东岳大帝、泰山府君等,不过信仰度更高的还是这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她有着“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的职能,是道教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更大的女神之一,民间素有“北元君 南妈祖”的说法。
2.妈祖娘娘
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是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她本是一个名叫林默娘的“里中巫”,能言人间祸福,治病消灾,她死后人们立庙祭祀,祈求能够保佑风调雨顺,于是乎妈祖娘娘的“神迹”一个个接踵而至,朝廷也频频给予妈祖赐封,妈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最后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王母娘娘
在道家神话里,王母娘娘是地位更高的女神祇,其称号多不胜数,比较著名的有“西王母”、“瑶池金母”等,乃是化育万物、至高无上的创世女神,其神格仅次于玉皇和三清。不论是地位还是知名度,王母娘娘都是道家神话里更高的。
宝莲灯沉香是什么族?
沉香是人族。
沉香原名刘沉香,是华山三圣母与凡人所生之子,二郎神的外甥,其父有说是汉朝时候的士子刘向,有说是落地书生刘彦昌。她母亲华山三圣母因为私自与凡人成亲,触犯天条,被兄长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沉香被父亲养大,后来知道了身世,拜孙悟空为师,盗取了宣花斧,又有说是开天神斧,是多年前二郎神用来救母劈山的斧头,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
夏特尔教堂介绍?
夏特尔教堂全称夏特尔圣母大教堂,坐落在法国厄尔-卢瓦尔省省会夏特尔市的山丘上。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非常显眼,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十二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
九幽素女的原型是什么?
.九幽素女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玄鸟就是商的始祖。而九幽素女的原始形象是素鱼,素女为天河神女,掌管白泉至黄泉等九幽泉水,原形是一只素鱼(白鱼)和玄女刚好是一对姐妹。 共侍女娲娘娘身边。素女是音乐女神,她的形象被定为上古之一女乐师,此外素女也是 *** 女神,注有素女真经精通房中术。曾与九天玄女一道为黄帝之师,传授房中术。
晋祠更大的人物?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殿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的发祥地。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以上,就是圣母全名叫什么,圣母的全名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康晓百科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