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急生活物资储备数学建模的话题受人关注,并且与之相关的应急物资调配模型同样热度很高。今天,康晓百科便跟大家说一说这方面的相关话题。
导读目录:
- 数学建模比赛的时候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 学习数学建模有什么好的书籍吗,望大家推荐一下,万分感谢?
- 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需要准备多久?
- 数学建模是干什么的?
- 数学建模吃内存吗?
- 数学建模应该怎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比赛的时候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1.要把书备齐了。
2.多看看论文。
3.把平时积累的编程准备好。
4.一些经验。
1、选题。大家都知道题目是可以选择的,以本科甲组为例,一般A,B两题,一个偏重编程,一个偏重数学。这是大家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和指导老师做好沟通,更好是以老师的选择为准,这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讨论。当然,难免的,会有分歧,这是一定要做好协调,量力而行,特别是负责编程的同学,不要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自己能大体应付的前提下,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这对你们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你做的仿真,在论文评阅中起关键作用;
2、讨论。之一天多审题,多参加讨论,记住,这一天想法最活跃,不管哪里得到的想法,都要做好记录,这在第三天写论文时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当然,这时有的队貌似已经进行了一大步了,这时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因为真英雄是在第三天的论文决定的;
3、信任。从你们队开始组建开始,就要有一种协作精神,互相信任。也许有的成员在你看来不怎么尽力,但请记住,在建模中,你们就是最亲密的伙伴,不要去埋怨自己的兄弟姐妹,尽量让别人去休息,只要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你们队伍就是最强的,因为你们有最宝贵的武器——团结;
4、调节。在第二天下午,这是你们可能会很疲惫了,但是模型还没有着落。这个时候不要去理会别人的进展了,把你们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起,当天晚上,主框架模型必须拿出来,同时要做好记录。这是之一天记录的那些想法就起到作用了,你们可以在没有思路的情形下,好好分析这些想法,找出可行的部分,记住,只要可行,你就应该考虑进来,这也许会给你的论文增加一分胜算;
5、论文。第三天主要任务就是论文了,论文一定要认真书写,好好组织结构,公式说明图片等要做好排版,不要担心里面的小节分的多,大部分分块就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记住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公式更好注明标号等,论文书写,三个人要同时进行,做好分工和检验。
6、记住,不要放弃。也许你很累,很无奈。但请不要放弃,坚持下去,最后第四条上午走出实验室时,你会感觉自己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这种感觉,它将会影响你以后的路,所以,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永不言弃!!
最后,加油!祝你们成功
学习数学建模有什么好的书籍吗,望大家推荐一下,万分感谢?
这里给你介绍两本有关数学建模的书籍,是最经典的。
之一本、是美国人 Frank R.Giordano Maurice D.Weir William P.Fox 著《数学建模 》叶其孝 姜启源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本、国内学者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等编著的《数学模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是这样认为的:
1、想要搞好数模,基础知识是根本,比如运筹学,首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运筹学》,又称“绿皮书”。
2、数理统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优秀的书很多,可以在图书馆借一本就行。
3、就是要看看软件教程,像matlab,lingo,spss,eviews等。
以上这些是学习数学建模的基本的知识储备,还有很多知识还要在比赛过程中现学现用,扎实的功底才是最重要的。
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需要准备多久?
需要准备三个月时间最少,因为需要熟悉比赛的整个流程,还要提高相对的理论知识储备。
赛前准备:
1、坚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决心,摆正竞赛的目的。参见任何一种竞赛,拿到名次真的是其次的事情,关键是能通过竞赛学到知识,交到朋友。所以摆正态度,坚定决心。
2、组队。数学建模竞赛一般要求三人组成一队,以队为单位参见竞赛,所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又很给力的队友,是比赛成功关键的一步。在选择队友时,更好考虑学习能力、积极性、耐性等多个因素,如果你的队友半途而废了,真的会很让人生气。
3、做好分工。组队结束后,就得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分工了。数学建模就是一个考察分工协作的竞赛,好的分工做起事来回事半功倍。三个人一般分工是这样的,一个主论文、一个主编程、一个主算法。根据队员的特点,开会讨论确定分工。
4、比赛报名,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报名了,才有资格参加竞赛。根据你选择的竞赛,关注竞赛官网报名信息,及时报名。
数学建模是干什么的?
我曾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精神。必须是三人一组,不过更好可以是不同专业的三个人,这样知识面广,好解决问题,分工合作。
更好会编程,但是不会的话,也可以求助会的人,比如求助你的老师或者会编程的同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能参加,这个大赛很能锻炼人。
数学建模吃内存吗?
比较吃内存的,数字建模中对一台电脑的主要硬件要求:CPU、内存、显存。其中CPU要求较大的FSB、较高的主频、较大的L2。内存总容量要大显存也需要大点比较好。不过现在的笔记本都可以内存共享显存,所以内存大点就足够了!
数学建模应该怎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让学生学习这个过程同样非常困难,目前教学界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却存在一些经验供参考: 1.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他们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根据数学建模的过程,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直角坐标系模型、目标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讲立体几何时可引入正方体模型或长方体模型把相关问题放入到这些模型中来解决;又如在解析几何中讲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可引入两点间的距离模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则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2.选择适当的数学建模问题,介绍数学建模方法 对课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可以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结合拓广类比成新的数学建模应用问题;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可以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基本不等式:a2+b2≥2ab;当a>0、b>0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题:某厂要生产一批无盖的圆柱形桶,每个桶的容积为1立方米,用来做底的金属每平方米30元,做侧面的金属每平方米为20元,如何设计圆桶尺寸,可以使成本更低?这是数学模型的基本应用问题。 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或以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介绍建模方法。如市场经济中涉及成本、利润、储蓄、保险、投标及股份制等,是中学数学建模问题的好素材,适当的选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类型的建模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观念,而且还为日后能主动以数学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提供了能力上的准备。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经常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而课堂中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转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充分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要授之以渔,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初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把客观事物的原型与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的能力。 要搞好数学建模教学,还需要结合数学建模的过程,对能力培养进行分解落实。在过程①中,要培养阅读和语言转化能力,这里包括由普通语言抽象为数学文字语言,再抽象为数学符号语言。因为只有出现了符号语言的形式,才能联想和应用相应的数学结构;要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数学建模实质上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概括的过程;还要培养数学检索能力,从已有的知识中认定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好坏有关。在过程②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数学能力,而且带有更大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在过程③中,要培养联系实际,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只有对上述能力具体落实,数学建模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相关学科加以运用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重视选用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和大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投资买卖、银行储蓄、测量、乘车、运动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选择应用题,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该学科难题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数学促进了各学科的数学化趋势。 由于数学是学生学习其它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的工具而且其它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例如教了正弦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写出物理中振动图象或交流图象的数学表达式。又如当学生在化学中学到金刚石等物理性质时,可用立几模型来验证它们的键角为可见,这样的模型意识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将对他们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及将来用数学建模知识探讨各种边缘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 6.在实践中深化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环境和动脑、动手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对原始问题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数学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循环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实践时间,使学生在亲历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收集、处理各种信息,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应自己动手,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改造适合自身学生使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合理、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加入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课,把它作为建模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如:尽可能选择较多的方法测量学校或居住地的一座更高的建筑物的高等。这是一道开放型的建模题,初看难度不大,但难于下手,经分析、讨论,中学生会想出许多方法,教师应注意总结,与学生一起评价各个模型是否切实可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兴趣与能力。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的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以上,就是应急生活物资储备数学建模,应急物资调配模型的全部内容了,发布软文到百度推广,建站仿站、前端二次开发、网站SEO及代发文章等业务,认准康晓百科。咨询Q Q:251268676
发布评论